当前位置: 安博集团 >> 部门速览 >> 学工部、学生处 >> 正文

开学第一课!看二级学院副书记怎么讲!

2021年08月28日 18:18  (点击次数:

01

党委研工部副部长 董华明

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是主体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并以指导行动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动状态。面对汛情和疫情双重“大考”,研究生同学在特殊的环境中体验、感悟、觉醒,完成了从认知到实践的主动升华。

灾难激发家国情怀。当抗洪抢险一线的同学们自发喊出“保卫家园、中国加油”的口号时,每个人都不再是旁观者,而是践行者,把自己的命运和学校、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灾难唤醒担当精神。从自救到救他,从校园到社会,从抗洪抢险到安置群众,他们不再是学生、不再是孩子,他们是志愿者、是战士,他们用行动扛起了科院人的责任。

灾难催生自觉习惯。研究生面对灾难的这种行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一种自觉习惯。在随后的疫情防控等工作中,他们始终具备大局意识、牢记使命,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良性循环。

02

生科学院党委副书记 任贯中

辛丑暑假,中原大地暴雨滂沱,疫情妄图卷土重来,在“汛情疫情”叠加的复杂形势中,我们再次看到了科院有为青年、青年有为!

汛情中,科院青年用最美逆行书写“青春之歌”。生科18级刘东升同学连续4天5夜奋战在卫辉抗汛抢险一线,转移被困群众五百余人,胳膊被晒伤、腿脚被划伤……面对镜头,他说“这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担当!”

疫情中,科院青年用大爱奉献书写“志愿之歌”。生科19级李明浩同学连续一个月坚守在漯河市召陵镇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一线,社区登记、核酸检测、信息摸排……面对疫情,他说“国人战疫情,必胜!”

汛情后,科院青年用团结拼搏书写“自强之歌”。以“研究生抗汛抢先突击队”为代表的科院学子,在洪灾过后,自发加入学校的生产自救,扛沙带、排积水、卸物资、清淤泥……面对洪灾,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声“这是我们的家,我爱我家!”

同学们,明天依然会有风雨,疫情依然还未停息。但百年党史告诉我们,百炼成钢,才有百年风华正茂;千磨万击,方得千秋伟业在胸。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用大爱育人心,与中原同崛起!我们一定又是让祖国值得骄傲的一代人!

03

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 吴丹

一场灾难、一次考验、一堂大课。作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积极化危机为教育契机,充分挖掘抗灾防疫中丰富的育人元素,让开学第一课成为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思政大课”。

一要讲出理论深度。通过讲述党领导人民抗灾防疫的鲜活事例,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统一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不怕困难、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伟力,使大学生深切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

二要讲出实践力度。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通过讲好全省上下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的河南故事,深入挖掘身边的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勇敢的成为光、散发光,在这场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爱和感恩教育中,以实际行动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卷。

三要讲出情感温度。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结合抗灾防疫中涌现的动人场景、感人事例,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积极引导大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动、感想和感悟,坚定听党召唤、迎难而上的强大信念,在情感的同频共振中激发磅礴向上的青春力量,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04

机电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印

7月下旬,受台风“烟花”影响,持续强降雨给新乡市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防汛救灾形势十分严峻,抢险救灾刻不容缓。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机电学院闻“汛”而动,纷纷请战,主动奋战到学校防汛救灾中来。    

一、未雨绸缪,领导责任抗在肩。暴雨就是动员令,汛情就是冲锋号,机电学院第一时间召开党政联席会,研讨预防措施,部署抗灾方案,带头奋战在抗洪一线,把损失降到最低。  

二、不忘初心,党员踊跃冲在前。面对汛情,机电学院师生党员不令而动,自觉奋战在校内外抗洪第一线,装沙袋、搬沙袋、堵漏洞、排积水……他们用实际行动筑起了一座座坚强堡垒,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使命担当,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三、心系母校,校友积极献爱心。学校地处低洼地带,属于新乡市重灾区之一,齐腰深的积水给学校造成了巨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院校友闻讯母校受灾,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用拳拳之心帮助母校渡过难关。

05

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克平

灾难磨砺意志、大考彰显本领。用好灾难教材,为学生树榜样、长才干、立三观,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教育引导学生秉持以下“三颗心”。

要怀揣一颗患难与共、风雨同舟的爱心。“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灾难面前,我们看到的是闻令而动的解放军官兵、是不分昼夜的白衣天使、是义无反顾的志愿者们,是他们用双手为我们挡住了洪水,阻隔了病毒,为我们换来了久违的平安,大爱人间,我将无我。

要保持一颗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的恒心。“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在洪涝与疫情的夹击下,人们越来越感受到时间的紧迫性,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苦练学习本领,积累扎实学识,与时间争分夺秒,把灾难当作教材,在一帆一桨中驶向梦想灯塔。

要常怀一颗听党话、感党恩的红心。灾难就是命令,救援就是责任,大灾面前,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充分彰显,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牺牲自我,与洪水共进退,同疫情较高下,洪水退去,疫情得控,我们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用丹心书写百年华章!

06

动科学院党委副书记 杨国有

7月20日以来,我省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天气,郑州、新乡等地发生严重内涝,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洪灾未过,疫情又起。面对灾情疫情,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到,而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投身到重建家园和疫情防控中。在这场救灾抗疫战斗中,充分彰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一致,共克时艰的精神风貌。

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充分运用近期防汛救灾和疫情防控中涌现的诸多“倾情守护、使命担当”的生动案例与鲜活教材,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到灾情疫情特殊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方面面。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从灾情疫情中受到教育,更加深刻理解建党百年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使命,坚守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以此来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树立起服务于人民,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价值理念,这是作为一名学工人的责任和使命。

07

园林学院党委副书记 朱黎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句古语,说明艰难困苦于个人而言可以磨练意志,于国家而言会成就伟大。灾难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学会在灾难中乐观面对,化危为机,助人自救,则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

“所谓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灾难无情,人间有爱;感恩祖国,致敬英雄。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认真学习抗洪抗疫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于平凡中感受伟大力量,在灾难中全面成长,厚植爱国情怀,才能彰显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08

资环学院党委副书记 刘军锋

面对汛情叠加疫情,资源与环境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灾难当教材,用真心关爱学生,用真情引导学生,积极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受灾情况,为受灾学生发放临时困难补助;召开线上会议传达学校疫情防控要求,严格遵守网格化管控措施,执行健康信息“日报告”“零报告”,严格执行暑期留校学生封闭管理、“非必要,不外出”等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积极组织留校学生参与学校防汛救灾工作,为留校学生发放防疫救灾物资。认真督促学生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加强特殊时期学生心理问题排查疏导;提前介入21级新生教育管理;利用微信、QQ群等时时向学生推送疫情防控知识,解答学生关于入学的有关问题,宣传汛期安全知识、疫情防控知识和防诈骗知识;引导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将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奉献祖国。

09

信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张建设

2021年7月20日前后,河南郑州、新乡等地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和洪涝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接着,新冠疫情又在全国多点爆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我们学校所在的新乡市也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我们学校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也战胜了洪涝灾害,并为卫辉市受灾群众提供食宿保障和灾后重建援助,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此过程中,我们亲身经历了一件件感人的事迹,亲眼目睹了一个个感人的场面,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强有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优势。
 

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作为高校学工队伍的管理人员,我们更应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完成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做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工作,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0

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 朱宏

今年暑假,汛情疫情叠加,抗灾防疫并行。面对洪水泛滥、疫情肆虐的严峻形势,化学化工学院师生闻令即动、积极行动,全力守护校园稳定和师生平安。

汛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战情。面对洪灾,学院师生查险情、装沙袋、堵洪水、排积水,搬运救援物资、捐款捐物,与卫辉老乡共度难关。面对疫情反扑,积极应对、科学防控,严防死守、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把师生至上、生命至上彰显在防疫最前沿。

百年栉风沐雨,初心砥砺如昨。抗洪防疫,是一次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是一堂鲜活的思政大课。我们要深入挖掘抗洪战疫中的思政资源,讲好身边榜样故事,引导学生坚定听党话跟党走,把爱党爱国情怀深耕厚植,勇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和追梦人。

11

文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邵帅

灾难是一场爱的教育,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实践课。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化“困难危机”为“教育契机”,打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合拳”。

一、守护学生安全,筑牢生命教育防线。在防汛抗疫中,文法学院采取家校联动,辅导员第一时间逐一排查学生安全状况,精准掌握留校学生、受灾学生、疫区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积极与家长联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在灾难中学会成长,为学生保驾护航。

二、立足时代精神,厚植家国情怀。着力打造“有故事、有温度、有情怀”的思政教育,在灾难期间,辅导员利用主题班会,讲述党领导人民奋战救灾,抗疫的鲜活案例,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

三、弘扬榜样精神,传播青春能量。坚持用身边事育身边人,用行动引领行动,在防汛抗疫一线,文法学院青年学子挺身而出,冲锋在前,文法学院在官方微信平台推出《有我》系列专栏,分享青年学子防洪抗疫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引导青年学生在灾难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展现勇担责任,志愿服务的青春风采。

12

教科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鲁伟

灾情叠加疫情,今年的河南遭遇了史无前例的一次大考,但是我们同样感受到了这是一次风雨同舟的大课。自灾情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河南人民一起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经过大家艰苦卓绝的努力,灾情救援和疫情防控都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向世界彰显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中国力量,我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赢得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同、广泛赞赏。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做到在灾难面前与国家共患难、与人民共进步,共同完成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所有的经历,都是成长。灾情疫情终将过去,但通过这次战“灾”和战“疫”教育,爱国主义成为校园主旋律、最强音,广大师生更加深刻理解风雨同舟、携手共进的精神实质,广大学子一定更加有责任、有担当,做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青年,树立爱国心、报国志,让爱国成为破茧成蝶的不竭动力,让青春绽放光彩,做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3

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徐小玉

今年暑期,疫情洪水双重侵袭,灾难是磨砺,也是青年一代成长的熔炉,艺术学院将积极开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灾难磨砺话成长,三个学习助提升”,学习身边榜样力量,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书写在工作学习的每一天。

一是通过学习抗洪抗疫精神,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既通过网络媒体渠道学习在防疫抗洪一线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也用身边普通人平凡英雄的事迹激励自己,用青春行动践行爱国誓言。

二是通过学习取得的伟大胜利,增强对党的热爱。防疫抗洪是两场硬仗,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我们党的坚强领导,要继续以建党一百周年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感党恩,跟党走。

三是通过学习中西方制度对比,提升“四个自信”。广大艺术学子要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在学习中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在实践中生动展现新时代“奋斗后”强劲的青春力量。

14

服装学院党委副书记 吴峰

七月洪灾刚过,八月疫情又来,中原大地饱受灾难,河南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这是一个特殊的时期,每个人都被卷入了一场特殊的战役,在这场全民战役中,每个人都应拿出自己最强的气势,以最好的状态投入战斗。

服装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通过线上班会、衣尚青春公众号向学生普及防灾、抗疫知识,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及时摸排学生情况,组织全体学生填写排查表,了解学生所在地区、动向、身体状况、家庭受灾状况等;积极为受灾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排查中高风险区学生情况;组织学生按照所在地区的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引导全体学生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同学们在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等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展现的青春力量,用身边鲜活的案例讲好抗疫、防汛救灾故事,把弘扬伟大抗洪抗疫精神与身边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学会正视磨难,学会责任担当,胸怀爱国之心、强国之情,把个人成长融入报效祖国的伟大实践中。

15

数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军民

7月20日,一场特大暴雨使包括我校在内的新乡多地遭遇了严重洪涝灾害,同时疫情叠加。安博电子官方网站全体师生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开展自救,科学防范疫情。同时学校接收安置卫辉市受灾群众1369人,为他们的衣食住行提供最大的帮助。为加快推进灾后重建工作,我校结对帮扶了卫辉市城郊乡纸坊社区,为他们提供物资和农业技术帮扶,以“对口援建”方式全力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

在灾难面前,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保障,我们齐心协力、万众一心,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作为青年学生,国家、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要学会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心志、坚定信念;要学会肩负重任、勇于担当;要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应对和解决困难的能力和本领。

16

外语学院党委副书记 龚俊朋

巍巍中华,苦难辉煌,大灾大考,淬火成钢。2021年的暑假,注定要镌刻入科院人的记忆中,7.20洪水刚退,德尔塔病毒又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真美”、中国共产党“真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好”。

作为一名思政工作者,我想思政课不应只在课堂上,更应该密切联系社会,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社会育人结合起来,让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同向同行、同频共振,让抗洪中我们和卫辉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精神,让抗疫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的精神走进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让抗洪、抗疫这些沉甸甸、生动、鲜活、宝贵的教材全方位融入育人全过程,让大学生读懂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什么叫“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把灾难当教材,化危机为契机,奋斗、奋斗、再奋斗,努力、努力、再努力,以永不懈怠、知难而进的精神助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17

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 李志峰

“涝疫结合”一时间在河南成为了一个“热词”,“7•20”特大洪水对河南一些地区的摧毁尚未完结,德尔塔变异株病毒新一轮爆发,河南又成了疫情的重灾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批的救援纷纷涌现到河南,正是这些逆行者成为我们在灾情中的守护者,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作为学生工作者,只有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把灾难当教材,讲好中国战疫故事,向广大青年学生传递中国力量,让青年学子的青春记忆焕发起昂扬的斗志,新时代的大学生必然会同中华民族一起在磨难中经历成长,在苦难中书写辉煌!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你们是与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伟大历史时代,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要积极担当、主动作为,怀揣远大理想、牢记党的嘱托,开辟新天地、开创新局面,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18

智能学院团委书记 郭小月

今年夏天,中原大地暴雨倾盆而至,疫情卷土重来,人工智能学院利用网格化管理对全体学生进行详细排查及数据统计。通过线上辅导员会议、线上主题班会等形式传达疫情防控相关知识与规定,做好学生思想教育;通过电话、微信、钉钉打卡等方式及时掌握学生动态,重点关注留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目前仍在中高风险地区学生等少数群体,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一场水灾加上一场疫情,是考验,更是教育契机。把灾难当教材的“大思政课”直抵学生心灵,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引领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做到灾难面前与国家共呼吸同命运,立志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为服务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19

国际学院党委副书记 吴艳兵

今年暑假,中原大地汛情疫情叠加,抗灾防疫并行。面对洪灾,我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闻令而动,众志成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在这场汛情与疫情的搏斗中,国际教育学院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张泽辉在郑州航空港区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被学习强国点名;留学生装填沙土、搬运沙袋,积极投入到抗洪救灾中,表现出了大爱无疆!这一切都印证了“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位老师,我会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指示精神,围绕“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这一主题,把防汛救灾、抗击疫情中展现出来的英雄故事和英雄人物作为最厚重、最生动、最鲜活的爱国教育题材,激励青年学子担当时代责任,用大爱育人心,与中原同崛起。

20

高职学院党委副书记 孙敬坤

天灾无情人有情,2021年暑期,面对洪涝灾害和新冠疫情的双重灾害,党和国家始终把人民的安危放在首位,学院党委也第一时间扛稳政治责任,迅速行动、周密部署,为校园安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灾难面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尽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广大党员群众的责任担当。每个挺身而出的平凡人都是英雄,在不同的岗位上,他们为抗疫救灾、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甚至生命的代价,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

当前灾后重建和疫情防控不容懈怠,希望同学们能够主动肩负起青年一代的使命与责任,勇于担当,传播正能量,坚定必胜信心,与祖国共成长。相信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救灾重建保卫战和疫情防控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