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探讨和传承“百农精神”,7月10日下午,食品学院在院304会议室开展了“百农精神”大家谈校友座谈会。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教师代表、杰出校友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此次座谈。会议由院党委书记陈腾主持。
校友胡志霞分享了自己求学和工作的成长历程,他认为“百农精神”就是实事求是,坚韧不拔,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勤奋学习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母校求知的岁月里,与同窗们并肩作战,历经风雨,共度时艰,那些充满考验的日子,已深深镌刻在他的心灵深处。也正是在“百农精神”的熏陶与激励下,让他有着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不竭动力。“百农精神”也在他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今的辉煌成就,正是对“百农精神”最完美的诠释。
校友王宝刚回顾了自己在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以自身的职业生涯为例,阐述了百农精神是脚踏实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乐于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他认为,“百农”的“农”指的就是“农业精神和农耕文化”,“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精神在当今时代依旧熠熠生辉。无论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还是在田间地头的劳作中,都以“百农精神”为指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经管学院副院长张红岩从她的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大学来到百泉农专学习至今,见证了学校从辉县校区到新乡校区的发展历程。她认为,“百农精神”是在一代代百泉农人的努力工作中凝聚出来的。代表进取、奉献、求真精神。她勉励同学们要树立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品质,扎实学习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科研成果。以优异成绩,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交出新时代的精彩答卷。
发展规划处副处长王魁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回顾了自己在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以自身的职业生涯为例,深入阐述了“百农精神”在管理工作中的体现和作用。他希望同学们可以赓续“百农精神”,坚持不懈,吃苦耐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拼搏奋斗,努力弘扬我校“百农”文化,为社会建设添砖加瓦。
教师代表路建锋说,他理解的“百农精神”是“认真朴实,脚踏实地”。回顾往昔,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老教授们的朴实无华。他说老教授们能吃苦,很朴实,不管脏活累活,什么活都干。在那样艰难的条件下,他们仍然能够俯下身子,踏实工作,帮助了很多人,老教授们的这种精神激励着他学习研究。他说:“既然选择了,就要踏踏实实地干下去。”这种从一而终的态度令人钦佩,艰苦中奋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代表潘润淑认为“百农精神”就是“踏踏实实,吃苦耐劳”。她回忆起自己入校时的经历,在建校初期,资源有限,有些活动甚至都是老师自费进行,虽艰苦但幸福感很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老师们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那段艰苦的岁月虽已过去,但仍需高质量赓续“百农”精神,仍需要时刻向老一辈工作者学习,将“百农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教师代表高晗将“百农精神”总结为五个核心要素:吃苦在先,一丝不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他回忆了自进入安博电子官方网站后与学生共同奋斗建设和完善食品学院的光辉岁月。他认为,百农精神不仅是对工作的态度,也是面对生活挑战的哲学。无论是在食品还是其他领域,持续的努力和对实际问题的深刻理解都是成功的关键。他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年轻人在做任何事时都应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不能应付差事,要担负责任,积极向大众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实际问题要实际分析。
教师代表赵功玲从亲身经历出发,讲述了她自1991年来到学校至今的学习和工作的经历。她认为,“百农”精神是以黄光正、茹振钢教授为代表的老一代农专人在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建校到现在,安博电子官方网站一直坚持并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并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她勉励同学们要以老一辈工作者为榜样,用科学提升理论、苦干实干、抓住灵感、把握机遇,在先辈的光荣事迹中坚定理想信念,弘扬先辈远大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百农精神”是我校赓续红色血脉、8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广大师生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大家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动力源泉。各位校友声情并茂分享了自己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深入阐述了“百农精神”在科研和管理工作中的体现和作用,分享了在生活和科研工作中坚持“百农精神”、追求卓越的经验和体会。分享内容深入浅出,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启示,加深了师生对“百农精神”内涵的认识和领悟。这些经验与智慧,将成为在校师生的宝贵财富,激励大家在学习与工作中不断进取,勇攀高峰!
(图片/郭婧媛 初审/郭婧媛 复审/郭延成 终审/陈腾)